当前位置:主页 > 政教德育 > 教育宝典 >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作者:杜典意 发布时间:2018-01-09 13:23 点击次数: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成功的家庭教育能为孩子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失败的家庭教育,很难有孩子成才。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3.2亿家庭的泱泱大国,这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应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优势。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方方面面施以力所能及的“教育”,这些“教育”固然能体现家长的良苦用心,但也有诸多偏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耳闻目睹了许多这样的误区。
1. 重智力教育,轻品德修养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益,更重要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忽视其道德品德的教育。
几年前,《北京青年报》连续登载了一篇《寻找孩子们身边的道德细节》的文章,重点反映少年儿童身上存在的道德缺陷,如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的道德发展往往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这四个方面是互相作用的。但是,如果孩子们年龄低一些,直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更有效、更便捷的方式。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够高,他们的意志也往往不能够控制他们的行为,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未必深刻。因此,家长只要多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告诉他们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并使之逐渐形成习惯,那么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会在日复一日的良好行为中形成,并坚固起来。
2. 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养成
人类学家费孝通说过这样一段话:“21世纪的教育首先应该关心人们如何在密切相关的地球上求同存异,协力发展,进行有关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意念的教育,这其实是一种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天赋固然重要,但往往是有的学生很聪明,学习成绩却并不出色;相反有的学生智力一般,学习成绩却很好。究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主导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其实就是学习习惯。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酱,这个酱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一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3. 重特长培养,轻基础夯实
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班”的泛滥,确实对家长培养孩子有一定的误导,认为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孩子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在社会立足的。于是疯狂地要求孩子参加各种“班”的培训,给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希望自己孩子多才多艺并能有一技之长本无可厚非,但现在有些家长过于功利,学琴要考级、学画要参赛,并不关心孩子的兴趣所在,单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而不能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无情地抹杀了孩子的主动性。
教育专家指出,特长教育切莫本末倒置。硬性“派学”和“派练”,一味过级考证,只有充分尊重孩子天性才会使其终身受益。关键还是要打好学习的基础,特长培养不可太多,否则,不仅会分散孩子的精力,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4.重语言教育,轻现身说法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口头上,言之切切,甚至引经注典,却从不现身说法。
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氛围,都对孩子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公开的或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和熏陶,家长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规范培养孩子、塑造孩子,孩子的行为表现正是“父母意识”的反映。“养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行为不端,那不是过上加过吗?培养良好习惯,必须从父母自身做起。家长不能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5. 重成绩进步,轻素质培养
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进步,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有好前途。其实现代的学校教育,都比较注重孩子的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因为心理素质各方面能否和谐发展将比智能水平的高低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功。
家庭教育中应重视孩子自我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的素质;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
6. 重主观评价,轻客观分析
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退步或在其他某方面出现错误,家长就很武断地评价他怎么样的不如别人,而不主动地分析原因。譬如,有的孩子喜欢上网,家长发现以后,只是批评孩子的错误,认为是孩子的毛病都是网络惹的祸,从不分析自己有没有原因。其实上网成瘾的孩子,并不是他们有了病、出了问题,这只是他们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要给孩子们贴标签!其实孩子出现问题,家长首先应该找自己的问题。很多家长的步步错,首先是没做好最初的预防,认为孩子只是玩玩,不要紧,没想到孩子会上瘾、伤身,没有给孩子灌输电脑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玩的观念;其次是没有与时俱进,自己不懂电脑,无法和孩子沟通,还一味责怪网络。
7.重物质给予,轻思想沟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家长们也越来越关心孩子的健康。于是,在物质上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穿名牌服装,吃高档食品,配高档电脑……可是,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随着孩子的身体一天天长大,孩子却变得越来越不快乐,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渐显突出,有统计报告:45%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20%的父母认为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人际交往和学习问题。既然每位做了父母的人都曾经是孩子,都有过孩子的阶段,似乎应该知道如何了解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心理健康快乐。可是一旦做了父母却发现不知如何理解孩子,不知道怎样和孩子沟通,不知如何培养出更具责任感、更自律的孩子。
8.重目标定位,轻过程监督
学习应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今后具体实施计划的指南。如考取重点学校,或在什么时候达到什么程度等等。但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目标定位,不管目标定得是否恰当合理,甚至细致到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却不去监督孩子是否落实。其实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作法。
目标的定位,需要考虑孩子的主客观因素,不能凭家长的主观愿望。过程监督更重要,因为如果孩子的学习过程落实到位了,学习目标自然会达到。
9.重升降变化,轻进退根源
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升降十分在意,升则喜,降则忧,以成绩论英雄。孩子成绩进步了,就大加赞赏,甚至用物质重赏;退步了,就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其实成绩的升降只是反映孩子学习成绩的动态变化。家长应该分析孩子成绩进退的根源,是孩子的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果孩子已经尽心尽力了,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指责他,相反还应该大力鼓励;如果孩子是其主观原因而导致成绩退步,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到根源,查漏补缺,惩前毖后,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少犯错误。
10.重批评指责,轻欣赏鼓励
教育家罗杰斯在《教育的期待》中说:“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有的父母相信“棍棒之下出秀才”,对孩子以严为本,孩子稍有错误,轻则严厉批评,重则棍棒相加。其实,赏识、鼓励应与批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是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珍贵的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情接受这样的礼物。赏识教育在把做人的权利交给孩子的同时,也把做人的责任让他承担起来。
心理学家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揭开了一个心理的奥秘: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信念,也存在着一种能量场,并通过这个“场”能把这种信念的能量传递给你身边的人;如果你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就会从你信念的能量场中接收到你的这一信息,并且又会把这一信息变成他奋斗的动力;相反,如果你总是持怀疑的态度,那么,这包含着一定会失败的信息也会摧毁被怀疑者最后的信心,而孩子也是最容易从自己的家长那里,接受这一信息的心灵最敏感的人。
欣赏教育当然绝不意味着不讲原则,它只是强调一种方式方法,更是强调另外一种原则:在讲原则的同时,莫忘对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小心呵护。
 

上一篇: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
下一篇:父母怎样爱孩子

主页    |     站内搜索    |     学校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教研    |     学工在线    |     政教德育    |     校友工作    |     党建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