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学教研 > 教师文萃 >
试论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者:陈罡 发布时间:2018-02-07 20:53 点击次数:
我们的传统文化始终认为,学习是苦的,读书是苦的。“头悬梁、锥刺股” “ 焚膏继晷”“韦编三绝”“三更灯火五更鸡”等等不胜枚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对联至今还被奉为圭臬,作为励志格言在不少学校教室里张贴着。
有鉴于此,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快乐教育”的主张,提出了愉快教学的理念。主张通过美化环境,加强互动,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快乐的教师队伍,践行快乐的教育方法,营造魅力课堂和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等方式;通过运动会、艺术节、亲子活动、实践活动等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方式实施快乐教育。毋庸讳言,这些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快乐教育的实施取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我个人认为,这些与快乐教育有关的方法与措施都只能算是一鳞半爪式的,只能算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不忘初心,让快乐无痕,让成长无痕”。
读书会使人身体上受苦。脑细胞过度开发利用让很多读书人头发稀疏;用眼过度让很多读书人戴上了眼镜;长期伏案学习让很多读书人未老先衰,形容枯槁。
读书会使人物质上受穷。“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之人,在过去叫做“穷书生”,“酸秀才”,今天叫做“书呆子”,“书虫”。因此,想读书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读书还会使人精神上受累。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明证。
当然,还有其它的苦,比如说,求好书而不得的苦,拜师而不遇的苦,被问题纠缠的苦,曲高和寡的苦等等。
凡是读书之人,都须吃得苦。凡是读书之人,都会吃过苦。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快乐教育”就是从根本上让学校让学生不以苦为苦,把读书本身当作快乐!
既然读书那么苦,为什么还推崇读书呢?自然,读书有苦也有乐。古人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苦读书后的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苦读书后的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苦读书后的效。这些说法,固然不乏功利目的,但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读书的快乐所在。
明知读书苦,偏向书山行。因为,知识本身是快乐的!
曾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灾难的犹太人,却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其原因就在于犹太人都酷爱读书。据说,犹太人在孩子出生后不久,父母就把蜂蜜涂在《圣经》等书本上,让他们去舔,让孩子从小就感到书是甜的,让孩子明白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的道理。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热爱知识的习惯,让孩子从小认识到到看书和吃饭一样的重要。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说明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是获取快乐的不二法门。
语文是快乐的。当你阅读小说,欣赏散文,领悟寓言,品味诗歌的时候,乐趣是无处不在的;当你体味到文章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悟出了寓言的哲理,品出了古诗的韵味,你一定会体验到无与伦比的美、一定会感受到无出其右的乐。至于语文里的歇后语,成语接龙,对对联等等。更是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数学是快乐的。小到柴米油盐的账目运算、大到宇宙空间的设计运行,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除了极富实用意义还包含了深刻的奥妙,发人深思。它让我们因思因果而举一反三;因思规律而归纳总结;因思变通而迁移创新;因思拓展而融会贯通。其中蕴含了无限的哲理与数不尽的乐趣。
明知读书苦,偏向书山行。因为,求知的过程是快乐的!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以苦为乐的读书人。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三姐妹一起苦读,一起讨论,一起研究,历经苦难才写出了闻名于世《简•爱》。
书为精神食粮,读之可以长知识,开智慧,我国历史上,也有那么几个痴绝之人,将书与“吃食”拉扯在一起,做出一些令人发噱的非常之举。
晋朝人郝隆,曾做过桓温的参军,极善应对。每年的七月七日,百姓晾晒被褥之时,他总要仰卧在太阳下面。有人问时,他回答:你们晾晒衣被,我满腹的书,也得晾晒一番才是。自负自得之态可掬。
据《云仙杂记》记载,唐代诗人张籍,酷喜杜甫诗,恨不能脱胎换骨追随杜老前辈。一日,他拿来一卷杜甫诗作,焚烧成灰,再以蜂蜜相拌,全数吃下。之后抹嘴大叫:我的肝肠从此可以改换了。
这还不算夸张,《酉阳杂俎》中记载有个叫葛清的,超级喜欢白居易,于是他将脖子以下,全部刺上白居易的诗,刻了三十多首,弄得体无完肤,绝对是爱到了骨子里。这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苏东坡也有故事。他每天早晨起身,先泡一大杯浓茶,徐徐饮下。自谓:“浇书”。花草得常常浇水,“咱”这满腹的诗书,当然也不能“旱”着。
读书之苦亦是读书之乐,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忽视了读书中的苦,不感到苦,发自内心感到读书收获到的是乐。
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陈说自己发奋苦学,不慕锦衣玉食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所以感觉不到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书是灯,照亮了前进的路;书是桥,接通了彼此的岸。用心追求书本知识的快乐,才是教师和学生幸福的最高境界,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育人先育心。对于那些少不更事、懵懂无知的中学生来讲,怎样才能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是甜蜜的,求知是快乐的呢?
佛云: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润物无声、教育无痕”。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地给学生以教育才是一种最妙的育人技巧,才是一种最高的境界。
快乐无痕,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在融洽的氛围中,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孩子心中“不设防”,师长也不“居高临下”,心灵与心灵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碰撞,生命与生命互动。
快乐无痕,是一种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榜样效应。要做学习型快乐型的教师与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学相长。要欣赏、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会从师长对他们的信息、尊重之中增强成功的信心,看到成功的希望,从内心涌动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和激情。
快乐无痕,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爱的艺术。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没有口若悬河,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没有伤心与眼泪,只有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路旁的野花,枝上的小鸟,邻家的玩伴,以孩子的心看待孩子,我们才会爱中有宽容,爱中有尊重。我们需要给学生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微知著、触类旁通、自醒自悟、豁然开朗、享受成长。
记得某位哲人说“读书的态度不一样,学习的效果也大不一样。用喜欢和快乐之心去读书,你就铺就自己的幸福的人生之路;用抱怨和痛苦之心去读书,那么只会越读越觉着悲惨。”
美国知名教育学者丹尼斯•乔登博士以大量的亲身经历和事实告诉我们,学习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也并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快乐才是学习的第一原则。”学习中并不是没有乐趣,而是缺少对乐趣的发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早日实现这一愿景,让我们真正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现并享受知识的快乐,进入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上一篇:放手,放出了精彩
下一篇:浅谈“有情、有趣、有序、有效”的课堂

主页    |     站内搜索    |     学校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教研    |     学工在线    |     政教德育    |     校友工作    |     党建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