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学教研 > 教师文萃 >
放手,放出了精彩
作者:刘春利 发布时间:2018-02-07 20:52 点击次数: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各地中小学纷纷推陈出新,努力打造融入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不管是何种教学模式,应该是师生双方都感到身心愉悦、学有所获。不久前我校青年教师王玲主讲的一堂公开课,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放手的课堂才精彩!
王玲老师展示的是一节“作文素材积累和应用”课。首先,陈芊芊同学自信大方地走上讲台,充满深情地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搜集的作文素材《特蕾莎的事迹》。她面带微笑,娓娓道来,举手投足是那么的镇定自若,让听课老师惊叹不已。随后,她抛出话题题:“从特蕾莎修女的事迹中,你能提炼出哪些中心话题?”学生们一个个踊跃发言,先后总结出了“善良、悲悯、悲悯、勇敢、自强”等关键词。同学引导大家深入思考,进一步提炼出了“向世界微笑、坚守本心、追寻理想”等话题。
此时,王老师趁机说:“刚才,大家分析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这说明你们用了心,我为你们点赞!另外,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围绕这个素材是否还能拓展出其他话题呢?”于是,她循循善诱地阐述了“外表朴素,灵魂高贵,轻物质重精神,尊重人性,小人物大情怀”等个人感悟。接着,陈芊芊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自己写的一篇运用特蕾莎事迹的范例作文,字字珠玑,文采斐然,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最后,王老师对本节课作了精彩点评。她既对陈芊芊同学的精彩示范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精彩互动给予了充分赞许,又从利用关键词提取素材有效信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升作文立意境界、提高运用素材精准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整堂课中,王老师只是充当“导演”,为学生铺设“舞台”,把思考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尽情想象。学生不但敢说,也愿意说,甚至会争着说,其思维的独特、情绪的高涨、互动的积极甚至超出了老师的心理预期。如此一来,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在不经意间“轻舟已过万重山”,有情、有趣、有序、有效地完成了教学活动,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众所周知,现实中学生很少有时间看报刊、电视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单一,缺乏积累作文素材的机会。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文,在规定时间随意拼凑,无病呻吟,空洞无物。而这堂课则是在“快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师让出讲台、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改革传统作文教学弊病、激励学生主动积累并灵活运用作文素材的一次有益尝试。坚持下去,必然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广阔的现实生活,自主发现作文的源头活水,从而写出有思想、有情感、有观点、有个性的美文。
首先,我们要敢于放手。只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保持持续稳定的学习热情。我们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唯有“学生走路,教师引路”,学生才能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其兴趣、爱好、天性、理想和生命力、创造力才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
其次,我们要善于放手。放手不等于“撒手”,不低于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全神贯注,时时刻刻“释放”真诚的心灵、“张开”明亮的眼睛、“舒展”灵敏的耳朵,认真倾听学生的一言一词,及时捕捉学生一举一动,透过学生的情绪、神态等信息去识别他们的认知水平和价值取向,从而洞察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和丰富细腻的情感变化,从中推测他们是否理解透彻、是否分析全面、是否存有分歧,进而迅速调控课堂,适时适当给予指导,犹如“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 把学生引向学习语文的美妙境界!
魏书生说过,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自育自学。敢于放手是一种勇气,需要老师拿出改革的魄力;善于放手是一种艺术,需要老师展现自身的智慧。只有敢于放手,又善于放手,才会萌生出语文课堂的高境界,师生会一起沉浸在思想交锋、情感相融、心灵交会的磁场,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润泽的情感熏陶和更深邃的精神洗礼。我想,如果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并逐步完善这种模式,师生围绕精心选择的作文素材进行协同学习,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碰撞,源头活水必定汩汩而来,最终汇成江河之势!这如同开展一场场师生头脑风暴,让我们的思维角度会更加多元,共享话题会更加丰满,在共同体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尽情享受大胆质疑、个性张扬、和谐互动、共生共长的精彩!
 

上一篇:英语考纲焦点解读及备考建议
下一篇:试论快乐教育的最高境界

主页    |     站内搜索    |     学校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学教研    |     学工在线    |     政教德育    |     校友工作    |     党建园地    |